职场上最纠结、敏感的年龄是多少?


大概是35岁——


35岁意味着,你投递求职简历可能会收到“年龄不合要求”的拒信;

35岁意味着,哪怕你在海尔这样的大公司,也有被淘汰的风险;

35岁意味着,哪怕你不用保温杯,“中年危机”已经如影随形……

如何应对职场年龄危机


01.

想避免30岁危机?那就要重视35岁


不管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


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


这可能是你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




02.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第一件,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 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我们常说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 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有一个朋友,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水平。


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


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


第二件,不断积累有效的经验。


树立完一个清晰的目标,接下来就要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Macolm Gladwell说过: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


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


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都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03.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准备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1、 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你是**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于能否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而要树立品牌形象,就一定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


2、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


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可能会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


3、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伴随其成长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


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最后别忘了,在努力让自己优秀的同时,还要相信自己的优秀,让年龄危机成为浮云,自信地说一句:我30多岁了,但,那又怎样?



悬赏金额: 100 金币
状态: 已解决
最佳答案:
35岁已经成为了一个可怕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