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早饭的时候,孩子的外婆抱怨说,“最近猪肉和排骨涨价涨得好凶哦,每斤都涨了两块了”。我随口一句,“那还好吧,两块钱也不多”。老人家翻了我一眼,“还好?猪肉是从10块涨到12块,排骨是从17块涨到19块”。

老人不会算比例,但她知道这幅度已经够高了。

就价格变动的敏感度而言,国家通过科学计算得出的CPI指数远不如这些每天跑菜市场的婆婆们来的真实,她们可以把以家为中心的方圆两公里范围内的菜场、超市各类日用品价格摸得清清楚楚,甚至包括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判。比如她们知道过些天鸡蛋也要涨了,因为做月饼的开始了,做月饼需要大量的鸡蛋,当然就要涨,每年都是这样。

没那么多数据分析,生活养成的判断。

8月初信贷开始放松的时候,我曾在朋友圈提到,“多么温情的放水通知,你做好准备了吗”?目的是想提醒朋友们,货币的大量投放,必然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升。以前还可以把这些涨价因素全堆积到房子上,现在该会堆到哪里呢?

经验告诉我们,一定会在生活品价格上体现,因为全社会所有的生产最后都是由终端消费者买单!

客观地说,当前的涨价潮跟货币投放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时间还很短,投放的货币还没有完全渗透到社会层面,这从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就能看得出来。目前的涨价主要还是天灾的原因,比如各地普遍的大水,非洲的猪瘟之类。大水不光使蔬菜受灾严重,也重创了养殖业。我一高中同学,农学院毕业后一直做鸡禽养殖,前两天在同学群发视频,说一场大水把他的14万只公鸡全淹死了,损失惨重。他一个养鱼的伙伴也没好到哪里去。鱼到不会被淹死,但全给冲跑了。

他预计今年的家禽类价格同样会大涨。

一方面在放水,一方面有天灾,再加上一定程度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接下来的价格想不涨都难!

这里面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国家,为什么要放这么多水。国家也清楚货币过多投放的危害性,所以此前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去杠杆。但是面对美国佬的来势汹汹,现在不放水以时间换空间,又能如何?

知道国家为什么咬碎牙也要与美国人对抗吗?因为美国很重要的一项要求是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不仅是大豆,更包括小麦!美国的小麦价格要比国内价格低的多!国家之所以宁愿从国内高价购买也不可能低价进口,因为这是国家最基本的粮食战略安全!

试想,如果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被外国人控制了,后果将是何等的可怕?!

所以,不要被网络上一些博眼球的言论太过吸引,人云亦云,要有点自己的思考!

回到微观层面,很多伙伴自然会问,既然通胀来了,我该怎么办?

老实说,个体在这种宏观大势面前是极其弱小的,你只能尽可能地想办法独善其身,穿好棉衣过好冬。

我的建议是:

1、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频繁跳槽,保持工作的稳定性。谁还没点委屈呢?能忍先忍忍吧;

2、 通胀是会推高资产价格,优质的不动产对通胀是有较好的对抗作用,但如果自己的承受能力有限,还是不要过高地给自己负债加杠杆;

3、 有些不必要的消费能省就省点吧,晒晒朋友圈带来的短暂满足感不能用来填补现实的尴尬;

4、 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些重疾险可以考虑买点,谁敢保证自己不会生病?

5、 多花些时间给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未来的日子估计都不会那么容易,自身具备了能力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昨日与一朋友小聚,他刚刚以购买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并购了成都周边的一家宾馆酒店,请我提点建议。听他唾沫乱飞地介绍完项目,我冲他微微一笑,“你看中的恐怕不是人家酒店的经营吧”?他哈哈一乐,“什么都瞒不过你!经营利润能覆盖银行的并购贷款利息我就谢天谢地了,我看中的是那块资产那块地!资金放水,资产价格肯定涨,反正我是长期的并购贷款,等资产升值了,我就重新评估再融资把贷款还了,用银行的钱赚我的钱!”

这就是目前小老板们的赚钱方式,没几个想去开厂做实体,我等平头百姓没那那个本事用银行的钱赚自己的钱,就老老实实地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好了。

快考试了,踏踏实实地复习吧,能力有了,才有可能岁月静好!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管理周周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