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甲公司为生产加工企业,其在20×6年度发生了以下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交易(本题中不考虑所得税等税费及其他相关因素):
(1)甲公司在若干年前参与设立了乙公司并持有其30%的股权,将乙公司作为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A公司(非关联方)购买了乙公司60%的股权并取得了控制权,购买对价为3 000万元,发生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100万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
20×6年1月1日,甲公司原持有对乙公司3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全部为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乙公司不存在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影响权益变动的因素);当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乙公司10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6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要求(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在进一步取得乙公司60%股权后,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与乙公司投资相关的商誉金额,计算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
【答案】
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600+3 000=3 60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借:管理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计算过程如下:
商誉=甲公司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新增的购买成本–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500+3 000)–3 000×90%=1 800(万元)
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损益影响=-100+(1 500-600)=800(万元)
(2)20×6年6月20日,乙公司股东大会批准2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取盈余公积1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90万元,以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转增股本。
要求(2):根据资料(2),针对乙公司20×5年利润分配方案,说明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会计处理,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自20×6年1月1日起,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90%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对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和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未向甲公司提供现金股利的选择权,甲公司不进行会计处理。
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81万元(90×90%),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 81
贷:投资收益 81
(3)20×6年1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出资设立丙公司,双方共同控制丙公司。丙公司注册资本2 000万元,其中甲公司占50%。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资,B公司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和500万元现金出资。该土地使用权系甲公司于10年前以出让方式取得,原值为500万元,期限为50年,按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至投资设立丙公司时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后续仍可使用40年。
丙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220万元。
要求(3):根据资料(3),编制甲公司对丙公司出资及确认20×6年投资收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000
累计摊销 100
贷:无形资产 500
资产处置损益 600
借:投资收益 182.5
贷:长期股权投资 182.5 [(220-600+600/40)×50%]
(4)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C公司购买丁公司40%的股权,并派人参与丁公司生产经营决策,购买对价为 4 000万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投资时点,丁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3 000万元增值均来自于丁公司的一栋办公楼。该办公楼的原值为2 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寿命为4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权之日起剩余使用寿命为20年。
丁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实现其他综合收益200万元。
要求(4):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对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0×6年因持有丁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并编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甲公司购买丁公司40%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为4 00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甲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900–3 000/20)×40%=750×40% =300(万元);
甲公司在权益法下应享有的丁公司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 丁公司合并报表其他综合收益×甲公司的持股比例=200×40%=8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380
贷:投资收益 300
其他综合收益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