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
(一)风险概念:资产的风险,是指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其大小可用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来衡量。资产收益率的离散程度,是指资产收益率的各种可能结果与预期收益率的偏差。一般说来,离散程度越大,风险越大;离散程度越小,风险越小。衡量离散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等。
(二)风险的衡量
名称 | 含义 | 计算公式 | 适用范围 |
期望值 | 期望值是指在不确定的前提下(即意味着属于风险型决策),按照估计的各种可能水平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的加权平均数。 | |
|
方差 | 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 | | 方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方差越小,风险越小。 方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
标准离差 (均方差) | 标准离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 |
| 标准离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所以,二者的特点均相同。 |
标准离差率 |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与期望值之比。 | | 标准离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离差率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离差率越小,风险越小。标准离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同样,期望值相同时也可以使用。 |
【提示】风险及其衡量是本章的重要考核点。分值和考核频率较高的可能是期望值、标准离差和标准离差率的计算及其应用。
(三)风险对策
风险对策 | 方式 | 含义 | 方法阐释 |
规避风险 | 当资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资产可能获得的收益予以抵消时,应当放弃该资产,以规避风险。 | 规避风险的方式有: (1)拒绝与不守信用的厂商业务往来; (2)放弃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 (3)新产品在试制阶段发现诸多问题而果断停止试制。 | |
风险对策 | 减少风险 | 减少风险是指:一方面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 | 减少风险的方法有: (1)进行准确的预测; (2)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 (3)与政府及时沟通获取政策信息; (4)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 (5)分散投资等。 |
转移风险 | 对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的资产,企业应以一定的代价,采取某种方式转移风险。 | 转移风险的方法有: (1)向专业性保险公司投保; (2)采取合资、联营、增发新股、发行债券、联合开发等实现风险共担; (3)通过技术转让、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租赁经营和业务外包等实现风险转移。 | |
风险对策 | 接受风险 | 接受风险包括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两种方式。 | 风险自担是指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或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是指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
(四)风险偏好
根据人们对风险的偏好将其分为风险回避者、风险追求者和风险中立者。
风险偏好 | 类型 | 要点阐释 |
风险回避者 | 风险回避者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偏好于低风险的资产;而当风险相同时,则偏好于高预期收益的资产。 | |
风险追求者 | 风险追求者通常喜欢收益的波动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风险追求者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资产。 | |
风险中立者 | 风险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风险也不主动追求风险。风险中立者选择资产的唯一标准是:只关注资产预期收益的大小而不考虑其风险状况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