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包括三类(需要记忆)
1、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重要)
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分类、截止
2、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重要)
包括: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权利和义务
3、针对列报和披露的具体审计目标
包括: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认定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找出所属的具体的审计目标
每一项具体的审计目标对应的认定不同,所以这一步尤为关键,需要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来判断
针对交易和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的是利润表项目,一般涉及销售收入、成本等事项。
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具体审计目标针对的是资产负债表项目,一般涉及存货、应收账款等事项。
针对列报和披露的具体审计目标涉及报表列报和披露项目,一般涉及财务报表及附注、披露等事项(字眼)。
第二步:针对关键词来进行判断,这一步通过老师举例以及做题可以迅速掌握
比如涉及资产负债表日,与之相关的是截止。
比如涉及存货周转速度和管理水平,与之相关的则是计价与分摊(需要计提减值)
比如将长期负债列为流动负债,与之相关的则是分类和可理解性
其他说明:
1、完整性是三项都有的。
2、列报和披露是前两项的揉捏集合。
3、发生和存在的意思相同,只不过因为语言习惯的问题,我们习惯说交易是否发生、而资产是否存在。
4、交易与事项的认定:发生对应的是 — 是否高估、审计程序涉及的是逆查;完整性对应的是 — 是否低估、审计程序涉及的是顺查。
5、针对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存在对应的是 — 是否高估、审计程序涉及的是监盘;完整性对应的是 — 是否低估、审计程序涉及的是顺查。
欢迎大家讨论、补充关于认定的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