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认清的现实:
买房子,李嘉诚说看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考注会考友说,时间,时间,还是时间。如果起早摸黑,不能保证朝9晚6的工作时间的考友,请慎重报考。再加上对女性考生不利的是回家还要做饭,带孩子时间非常有限。我之前在互联网工作,朝9晚10,可想而知,基本就是不过没有悬念,没时间看书、做题的。后面换了工作就有了考证的时间保证了,同时,也需要承认,考证对自己是苛刻的,对家人是自私的,放弃了打游戏,旅游,美食的乐趣,自我克制力要强。逃避了照顾孩子,陪孩子学习的责任(需要家人的理解,我曾经和爱人有很多次争吵。她认为放弃家庭考证没有用,我认定的事情我一定要做)。考证期间,孩子在学钢琴,每天要陪练1小时,实在没时间,直接把课停了,等8月考完再复课。等成绩出来剩最后2门了,直接把孩子的钢琴课给放弃了(正好孩子闹着不想学,有时间的话其实还可以逼小孩子再坚持,可什么事情能挡住我靠注会?什么事情都想要哪里存在呢?一定要有取舍,我是挺残忍的,可是生活就是这样,谁曾饶过你,都是你自己去安排为了你自己的生活去铺路,也要接受牺牲)
自学与报班:
之前有不过的经历,曾一度怀疑自己智力是否不行。正好在公司有2个过注会的同事。我问是怎么过的,一个说就是做题过的(这人脑子确实好使),一个说是跟着网校过的。我曾一度觉得自己是会计的研究生,报考辅导班有失自己的能力,辅导班给小白上的。听了这个同事,我硬着头报了一科会计试试(杨竞超老师,不要问我原因,就是图个便宜)。他说了一个道理,从北京到广州,走路也能到,为什么还是有人坐飞机呢?大家时间有限,都想快速达成目的。所以,我把这一关心理过了,其他老师也说,靠注会不要把自己当回事。这里网校应该给我发点广告赞助。
报考科目安排:
1. 自己的弱项先报,什么难报什么。会计、财管、审计公认难的,就先报。给自己留3考的机会。免的简单的先考,难的多考几次前面的成绩就失效了。我2005年就开始考会计52,后面2011年,2012年,2017年陆陆续续考了都是55分,52分就是过不了这个砍。所以我2019年换了工作后集中1年专搞会计,勉强60分过关。后面就跟便秘患者吃了泻药一样,哗啦啦全(考)出来了。
2. 不是全职考试或工作不清闲,不要报考超过3科。因为第一年考过会计,后面信心大增,辞职准备把后面5科一次性干完。发现忙不过来,放弃了战略,考4科。年级大了,脑子记不过了,考4过1,惨败。后面在职2科一年开始连发连中。
对几个科目的复习策略:
1. 会计:花50%的时间把股权投资、合并报表搞明白,同一控制下,非同一控制下,反向收购,增股减股的对比都搞清楚。过合并报表者过会计。然后做题做题做题,我一般做主观题,客观题有时间再做。
2. 财管:做题做题再做题,我买来的经典题解是不直接做上面的,我都做在草稿本上,把错的次数标记在经典题解上。下次看到错的题再做,发现还是错,标记错2次。过几天再回来做,错了再标错3次。做到会做为止。像期权的题目,学会了以后还是会忘。所以靠前还要做一遍期权的主观题,可不是考试就考到了。1考听贾老师,2考听达江。达江老师语速快一点,可以让自己集中精力,尤其是画图要会。老师说,心中有图下笔不慌,好了走走走,下一题。2考不用仔细听,做题不会了再听老师讲更深刻。
3. 审计:第一年信心满满觉得肯定过,结果肯定不过(很多考生同感)。 1考荆晶老师 2考听王茂林的专题课。这科还是要多听理解,理解后该背的只能背,我有本科的学习基础好理解一点。2考的建议一定要听王茂林讲主观题,讲的太好了,茅塞顿开。考点都能点到。
4. 税法:跟财管、会计一样做题,做题,做题。错了标记,再做。1考听奚卫华 2考听杨军和占大萍。 杨军老师挑重点讲,细的不讲所以适合准确高通过就行的考试,占大萍有很多细碎的点会点,适合有时间听课记忆,保证通过的类型,比如1年就死磕1们税法。
5. 经济法:不难,听王妍荔讲故事。多背,没有特别的技巧。
6. 战略:听杭建平老师。一定要做主观题。定心丸好好背(不过也有风险),我只有一个知识点定心丸没有,其他都考到了。看到讲义感觉都会,合上讲义又不会。我自己把所有的标题都记在一个word上,然后开始默写或背。比如,写成本领先战略有几点?差异化战略有几点?看自己能不能答上来,反复自问自答。千万不要看着讲义背,这样你自己有没有记住自己也不清楚。而且看着讲义容易只记知识点,忘记题目问的是什么?会碰到知识点都背对的,结果答到另外一个题目要求去了,张冠李戴,太可惜。问的是差异化的条件,背的是成本领先的答案。其他科目也可以参照自问自答的方式去掌握,比如,问自己股权转让所得税处理方式,一般方式要满足什么,特殊方式要满足什么?
准备时间:
1. 审计、财管、战略可以提前准备,现在出成绩就可以准备,每年变化不大。2-3科的考生就要抓紧时间提前看,不然怎么有的人一年能考多科,来年出新的课程就看变动知识点的章节讲义;
2. 会计、税法、经济法3月再看,变动比较多,前后知识点别搞混了。建议看新课不看旧课。
辅导书与题:
1. 教材:税法、战略、会计买了官方教材,其他都没有买教材。
2. 习题册:会计、财管、税法、战略买了经典题解。就是要买题多一点的。税法额外买了刷提550,没做完,挑了几个主观题做了。我还是喜欢做主观题,一般喜欢挑选择题,因为不用动笔写。其实,错了,过主观题者过注会。
文章已收录至征文活动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