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已如久经沙场的“老炮儿”,一副满足在乎、事在人为的架势,剩余四科全报,然后也就按部就班的早早启动备考:听课、做题、再听课、再抓重点……。前后大概8个月,漫长的战线,疲惫的考期,让自己的靠后预判”大失水准“,以为稳过的,没过;以为高分的,也没过;以为没过的,低空飘过。好在过了两科”公认“最简单的,还剩下两科,那就继续吧。
第三年,一副”曾经沧海“的“佛系”心态潜意识的滋生猛长,当然得报两科,一科是“二战”,有难度,严阵以待,反复听课刷题,另一科“三战”,尽管没难度,但需要背记,正好是软肋,那就调整调整,梳理梳理,先难后易,重点突破。结果还是未能最终全面突围,剩下一科孤悬至今。
第四年,心态既轻松又复杂。轻松来自于剩余这科是“三战”老兵,又仅仅只有这一科了,无论如何,不管数量还是质量,都属于历年最轻松的,复杂又恰恰来自于这个尴尬的只有一科的第四年,很容易因为轻松而导致“放松”,进而“松懈”,最终可能“功亏一篑”,把压力留到最后一年,不仅成为唯一“四战”的一科,还会导致万一再不过则第一年两科成绩作废的“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这一紧一松之间,早已如鲠在喉,汗流浃背了。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生活还得继续。
第四年的备考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春节后的2月份开始了。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集中体现了。
第一轮之前的学习:2月初-4月初。还是简单听听上一年的旧课程,翻翻旧资料,慢慢捡回点记忆中的知识点,同时慢慢把自己推进到学习的正常状态。
第一轮学习:4月初-6月末。该阶段仍以听课为准,辅助以每章做题。由于是第三次备考审计,因此也穿插着做主观题和全套练习题。
第二轮学习:7月。本阶段以做套卷和第一次背诵必记知识点为主。
第三轮学习:8月初-考试。主要以做近5年真题、复习错题和再次背诵必记知识点。
实际上,今年的备考感受,与此前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有这几点:1、对考点理解得更透彻,基本上主要考点都能恰当理解。2、尽管主观题错误还是较多,但客观题已经有明显进步,错误率控制得比较好,多数章节均能控制在20%以下,也就是说客观题拿到40分也是很可能得。3、做历年真题得分较高,基本上不低于70,还有几次上80。4、做题速度明显加快,很多次都不用2个小时。5、考前一周专门休假备考,为背诵知识点创造了良好条件。
因此,在临考前一天,还是信心满满。
今天8点半,打开考试界面,看到第1题,就觉得有点眼花,似曾相识,又朦朦胧胧,这种感觉很不好。11点差十多秒时,还在为一道多选题是否该选某个选项而长考,最后心一横,不改此前的答案,这也是汲取之前的教训,“乱中出昏招”。11点整,屏幕空了,心也空了。
出了考场,才感觉到头有点昏昏沉沉,貌似感冒,又似“考后综合症”。走在街边,乘着附近没人,大吼几句漂亮国的“国骂”。当然,既然只有一科,中午就去早已瞄好的刚好位于考场附近的农家乐大快朵颐一番,一个人的快乐。
今年的备考又过了,回到市区,马上去图书馆借了一套备考时早就想看的历史小说,回家慢慢看吧。
正如古人所说,没什么伤痛和不快是时间不能治愈的,如果有,那就只需添加点少许“读书”吧。
文章已收录至征文活动汇总
【循光而往 一路生花】我的注会岁月,赢取现金大奖,点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