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这几年的考证历程,我估计也和大家是一样的坎坷。最初想要考注会还是03年大学的时候,我当时毕竟学的还是注册会计师专业。大三的时候就申请去考了,结果考办说没有毕业证就必须要介绍信,又去学校集体开介绍信,结果考办又不认。折腾好几次总算能去考了 ,结果当年审计55,税法59,同班的大神会计审计都过了。毕业以后进了国内的大型事务所,事务所也很支持考证,我想着选个离通过最有希望的税法考吧,结果是考成了碎法,一地鸡毛,连续3年的59,58,59。这回是彻底没信心了,因为想着以后往企业内审方向发展,我在07,08年考过了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也算弥补了一下没有证书的尴尬处境。
从10年从事务所离开转到企业内审一直到16年,中间赶上恋爱结婚有了孩子就一直没有考证,我也是荒废了一段时间。16年进入现在的单位,我的工作出差要相对少一些(主要出差是从北京去河北区域),再加上单位有财务大神也在考注会,而且一年过了3门(他同年还考过了金融类的证书,真考试大神!)。看着身边的大神,我是又想起来原来的考证的初衷,又踏上了考证路。17年开始会计中级和注会一起准备,因为中级当年考三门怕兼顾不过来,当年的注会就只报了1门会计。因为当时觉得有工作基础,中级只买了书和练习册,课程只报了网校郭建华老师的精讲班。一路准备下来,郭老师的班听完了基础班,习题班只听了几个小时,练习册基本是都做了一遍完整的,也总结复习了一遍错题。考完中级后赶上工作忙起来了,会计最后的合并报表基本没看就去考试了,现在得庆幸考的大题主要就是重点看的新变更的收入准则,PS:最后一道综合题就只做了一问,没时间了也没复习到。最后抱着听天由命的心情看看结果,还好运气不错,中级是踏踏实实的3门都过了,注会的会计竟然也是74分通过的,现在想想没准当时真是狗屎运吧。18年开始有了会计通过的底子,19年开始在网校报了税法杨军老师和审计徐永涛老师的课程,踏踏实实地听完了税法和审计的基础班以及冲刺班(习题班挑着听的,要不不够时间做题),做了一遍习题又做了一遍查漏补缺的总结,最后是审计64,税法65.5飘过了。然后到了2020年,我本来信心满满的报了3门课,准备当年结束专业阶段,结果新冠来了,北京地区考试取消。还好网校给延期了课程并升级了班次,当年10月开始新一年的准备。这一年的工作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大,又要准备三门课的复习,从预习班开始就感觉到了紧张,我也只能熬夜开始战斗了(快40的人感觉精力确实是不如原来了)。这一年感觉就很煎熬,一方面是复习繁杂的内容,一方面是担心疫情的影响,边忐忑边努力的复习吧。当时复习对财管的感受就是拼命的理解和做题,但始终觉得思路还差一些,经济法和战略是背的天昏地暗的(后面为了记得清楚一些,这两科重点内容是边背边默写……)。结果到考试的时候还是因为疫情赶上了延期,中秋节左右考的试。考试的时候,考经济法时的座位直接被安排在门口,财管考试时候的座位小得只够放那个考试的笔记本电脑,计算器和草稿纸几乎没处放,还好当年磕磕绊绊地通过了专业阶段(财管真是飘过的,63.75)。到了2021年11月底出了成绩的一周后,我开始准备综合阶段的考试。综合一直接从预习班开始听陈楠老师的课,毕竟18年学的会计已经基本快还给老师了,金融工具那些准则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觉这一年听课时间是历年以来最长的,陈楠老师的所有课都认真听完了,杭建平老师的综合二从基础班开始也没落下。本来觉得有了通过专业阶段的基础,综合阶段应该比较轻松,尤其是综合二包含的3科都是去年通过的,结果事实证明我是图样图森破。综合一到处是重点,综合二继续背到昏头转向,说综合简单的人呢。还好,今年的考试没有延期,考试地点也破天荒的离单位超级近,中午甚至还能去工位上复习一下。说实在的,考综合的时候仍然还是觉得心里没底,考完了以后也是和大家一起吐槽各种偏题的考点。
还好命运多舛,好事多磨,注会的考试之路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在此也再次感谢自己的努力,家人的支持,网校的悉心辅导,暂时回归工作生活。山高水远,江湖再见
文章已收录至征文活动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