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动因(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两阶段、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不同层面多动因分配)
1.两阶段划分依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强调因果关系: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分配形式 | 阐释 |
成本追溯 | 成本追溯是指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的成本对象。 |
动因分配 | 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 |
成本分摊 | 对于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便地找到成本动因的成本,只好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将其强制分摊给成本对象 |
作业成本法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作业成本库的类型(单位级、批次级、产品级和生产维持级)
种类 | 含义 | 特点 |
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 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即每个产品必须执行,如机器加工、组装等 |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
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 批次级作业指同时服务于每批产品或多产品的作业,如机器调试、成批检验与采购等 | 成本取决于批次,而不是每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 |
品种级作业成本库 | 品种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如产品设计、更新、工艺改造等 | 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
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 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整个工厂的作业,如行政管理、维修等 | 是为维护生产能力而进行的作业,不依赖于产品的数量、批次和种类 |
>>作业动因类型(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
种类 | 主要内容 | 特 点 |
业务动因 | 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即: | 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
持续动因 | 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即: | 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居中 |
强度动因 | 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 | 精确度最高,执行成本最高 |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
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消除转化或降低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增值价值。增值作业是指能够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否则就是非增值作业,如废品清理作业、次品处理作业、返工作业等。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应用条件
优 点 | (1)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产品成本和产品线成本信息,提高了经营决策质量; |
局限性 | (1)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 |
适用条件 | (1)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