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投资策略(适中型、保守型和激进型)

类型

  

特点

  

适中型投资策略

  

(1)按照预期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销售额及其增长,成本水平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确定的最优投资规模,安排流动资产投资
(2)短缺成本和持有成本大体相等

  

保守型投资策略

  

(1)安排较高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率
(2)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持有成本,较低的短缺成本

  

激进型投资策略

  

(1)安排较低的流动资产与收入比率
(2)承担较大的流动资产短缺成本,较低的持有成本

  

  >>营运资本筹资策略类型及易变现率(低谷期和高峰期)计算

易变现率=(长期资金来源-长期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负债+经营性流动负债+股东权益-长期资产)/流动资产

特点:高峰期<1  低峰期<1为激进型 ;低谷=1为适中型;低谷>1为保守型

  >>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随机模式)

成本模型

最佳现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 假设不存在现金与有价证券的转换

管理成本一般固定成本,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反方向,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同方向

存货模式

最佳现金持有量=min(机会成本+交易成本) 不考虑现金短缺

机会成本=平均现金持有量*机会成本率=(C/2)*K

随机模型(米勒—奥尔模型)

当现金余额超过H时,则将部分现金转换为有价证券

当现金余额超过L时,则将卖出部分有价证券

L:最低控制线

  

H:最高控制线

  

R:回归线

  

b:转换成本

  

i:以日计算的现金成本

  

δ:每日现金变动标准差

  
H=3R-2L

R=(3b*δ²/4i)^1/3+L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分析;

①计算增加的收益

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增加的销售额×(1-变动成本率)

②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本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的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③计算改变信用政策增加的税前损益

增加的税前损益=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成本费用

【决策原则】 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计算与决策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提示】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影响因素包括:折扣百分比(同向变化);折扣期(同向变化);信用期(或付款期)(反向变化)

如果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短期借款利率(或短期投资报酬率),则应在折扣期内付款,享受现金折扣;相反,则放弃现金折扣。

  >>短期借款信用条件(周转信贷协定、补偿性余额)

周转信贷协定:银行具有法律义务的、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

 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款额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额。对借款企业来说,提高了借款的有效年利率

有效年利率=实际支付的年利息/实际到手的贷款额   (适用1年内)

>利息支付方式(收款法、贴现法和加息法)

项目

  

有效年利率与报价利率的关系

  

收款法付息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贴现法付息
(预扣利息)

  

有效年利率>报价利率

  

加息法付息
(分期等额偿还贷款)

  

有效年利率=2倍报价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