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或期末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所谓“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


结转的目的大体有四个



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


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


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之:首先为了结出余额,如对存货“产成品”会计科目,要结转本月的生产成本即注销已销产品的成本,目的就是求出产成品的当前余额;其次,为了计算本期的成本,需要结转的成本费用类的科目很多,诸如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都要接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再次,为了计算利润,要把当期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发生额都要接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最后,要在会计年度末把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结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另外市场销售方面有结转项目一说,指的是上一年度的项目转计入本年度销售的项目。


月末结转的分录


1,结转本月领用的原辅材料,


借:生产成本(主要材料)


借:制造费用(辅助材料) ,


贷:原材料


2,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结转本月销售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5,结转损益(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6,结转损益(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管理费用


贷:营业费用


贷:财务费用等等


7.“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都是“应交税金”科目下的二级科目。


一、无论是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票预缴增值税还是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的,预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大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月末终了后10日内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小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多交增值税由以后月份实现的增值税抵减。


二、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一个月的,不需要预交税款,月末结帐时如果“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为借方余额就为“留抵税金”不需要做帐务处理;如果为贷方余额,余额部分就为当月应缴增值税,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月末终了后10日内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利润分配的帐务处理


结转本年未分配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提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按10%和5%计提)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公益金


同时结转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


关于月末结转的几点补充


月末结转的问题之前笔者已经通过《会计月末结转歌》完整的阐述过了,在这里有几点补充加以说明: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一步结转制造费用入成本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含义为将间接费用转入直接费用,在这里制造费用的数字从何而来,先来分析制造费用是如何产生的,制造费用可以是车间非生产领料,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的折旧,车间需共同承担的水电费,车间的维修费等车间共同承担的费用,


借:制造费用——维修费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福利费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借:制造费用——机物料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水电费) 应付账款——水电局 借:制造费用——办公费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其他


贷:预付账款


待摊费用(07年改革后已取消)


以上的这些制造费用数据汇总可以来源于账本的制造费用帐页,也可来自于制造费用的“T”型账户。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二步结转生产成本入库存商品,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含义为计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只要分为三大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可查找分录:


借: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银行存款(支付的水电费) 应付账款——水电局 借:生产成本——产品/直接人工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福利费


以及上一步结转的制造费用分录: 借:生产成本——产品/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以上的这些生产成本数据汇总可以来源于账本的生产成本帐页,也可来自于生产成本的“T”型账户。在这里要注意,在填写生产成本的帐页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分类不可填写错误。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三步结转销售产品成本,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含义为计算销售产品的成本,产品出库的一般计价方法有四种: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后进先出法在07年会计改革中已经取消),最常用的是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此法比较简单。


月末加权平均成本=(期初存货结存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起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关于结转增值税的一点说明:


应交税费——增值税,一般在实务中会下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转出未交增值税四个明细,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转出未交增值税,那么就不能一次得出本月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所以设置了转出未交增值税,本着有借必有贷的原则,与之相对应的设置了一个科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从而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所以本月应该交纳多少增值税就可以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页看出,在交纳时,做这样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关于本年利润科目数字的来源: 1. 结转收入 借:收入


贷:本年利润 (数字为收入总和) 2. 结转支出


借:本年利润 (数字为支出总和)


贷:支出


本年利润就像一面镜子,自己的样子,全凭对方的样子决定的,在凭证中本年利润是不计算的,不用收入减去支出。


关于利润分配过程中的几点补充:


利润分配本着先给公司(公司的留存收益)分配,在给股东分配:依次步骤为:


1、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3、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如果我们将这个步骤改变一下,会更容易理解: 1、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4、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5、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这样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转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再由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到盈余公积,再由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转到应付股利,所以可以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比喻成一口锅,将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比喻成一个勺子,而将盈余公积和应付股利比喻成一只碗,那么过程就是从锅里舀到勺子里,再由勺子里倒到碗里的过程,而实际期末结转事先将勺子里倒到碗里,在用勺从锅里舀出来!可以理解为先分配在计提这样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