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期后事项
0
一、期后事项的种类
0
期后事项:
是指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事实。
0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
0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两种类型。
0
期后事项的种类:
① 调整事项:——提请调整
资产负债表日前已存在或发生的期后事项
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
0
② 非调整事项:——提前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期后事项
虽不影响财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财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
0
财务报表日后调整事项:
① 财务报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② 财务报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③ 财务报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④ 财务报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0
财务报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① 财务报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② 财务报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③ 财务报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④ 财务报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⑤ 财务报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⑥ 财务报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⑦ 财务报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⑧ 财务报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0
期后事项可以按时段划分为三个时段:
① 第一时段: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
② 第二时段:审计报告日至财务报表报出日
③ 第三时段:财务报表报出日之后
0
【说明】
财务报表日:指财务报表涵盖的最近期间的截止日期
财务报表批准日:指被审计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
财务报表报出日:指被审计单位对外披露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日期
审计报告日: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审计报告日通常与财务报表批准日是相同的日期。
0
二、第一时段: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
0
主动识别第一时段期后事项
0
注册会计师有主动识别的责任,应当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来识别这些期后事项。
0
用以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
0
▲时间:注册会计师应当尽量在接近审计报告日实施审计程序
0
▲审计程序:
① 了解管理层为确保识别期后事项而建立的程序;
② 询问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确定是否已发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期后事项;
③ 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者、管理层和治理层在财务报表日后举行会议的纪要,在不能获取会议纪要的情况下,询问此类会议讨论的事项;
④ 查阅被审计单位最近的中期财务报表(如有)。
0
▲除这些审计程序外,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实施下列一项或多项审计程序是必要和适当的:
① 查阅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日最近期间内的预算、现金流量预测和其他相关的管理报告;
② 就诉讼和索赔事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或扩大之前口头或书面查询的范围;
③ 考虑是否有必要获取涵盖特定期后事项的书面声明以支持其他审计证据,从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0
三、第二时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知悉的事实
0
被动识别第二时段期后事项
基本原则:在审计报告日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0
知悉第二时段期后事项时的考虑
0
▲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如果知悉了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的事实,注册会计师应当:
①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讨论该事项;
② 确定财务报表是否需要修改;
③ 如果需要修改,询问管理层将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处理该事项。
0
▲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时的处理
0
① 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
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将用以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延伸至新的审计报告日。
报告: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出具新的审计报告。
新的审计报告日不应早于修改后的财务报表被批准的日期。
0
② 管理层仅修改期后事项
如果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修改仅限于反映导致修改的期后事项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或类似机构也仅对有关修改进行批准。
0
程序:注册会计师仅针对有关修改将用以识别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延伸至新的审计报告日。
0
报告:
A.出具新的或经修改的审计报告:
在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中说明注册会计师对期后事项实施的审计程序仅限于财务报表相关附注所述的修改。
0
B.修改审计报告、增加补充报告日期:
修改审计报告,针对财务报表修改部分增加补充报告日期。表明审计程序仅限于对财务报表相关附注所述的修改。
0
▲管理层不修改财务报表的处理
0
① 管理层不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未提交时的处理
如果认为管理层应当修改财务报表而没有修改,并且审计报告尚未提交给被审计单位,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非无保留意见。
0
② 管理层不修改财务报表且审计报告已提交时的处理
A.注册会计师应当通知管理层和治理层(除非治理层全部参与管理)不要将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向第三方报出;
B.如果财务报表仍被报出,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设法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该审计报告。
00
四、第三时段: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报出后知悉的事实
0
没有义务识别第三时段的期后事项
基本原则:在财务报表报出后,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针对财务报表实施任何审计程序。
0
在第三时段知悉期后事项时的考虑
0
▲在财务报表报出后,如果知悉了某事实,且若在审计报告日知悉可能导致修改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
① 与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讨论该事项;
② 确定财务报表是否需要修改;
③ 如果需要修改,询问管理层将如何在财务报表中处理该事项。
0
▲管理层修改财务报表时的处理
0
① 对有关修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定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修改是否恰当。
② 复核管理层采取的措施能否确保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事了解这一情况。
③ 针对修改后的财务报表实施延伸的审计程序,并出具新的审计报告。
④ 在特殊情况下(仅修改期后事项),修改审计报告或提供新的审计报告。
0
※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新的或经修改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修改原财务报表的详细原因和
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原审计报告。
0
▲管理层未采取任何行动时的处理
0
① 注册会计师应当通知管理层和治理层(除非治理层全部参与管理),注册会计师将设法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该审计报告。
② 如果注册会计师已经通知管理层或治理层,而管理层或治理层没有采取必要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设法防止财务报表使用者信赖该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