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以得出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反映的结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适当的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选用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报表要素,或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1)财务报表要素;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举例】(详情参考《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8号 ——重要性及评价错报》中的介绍)
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 可能选择的基准 |
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 |
企业近年来经营状况大幅波动,盈亏交替发生 | 过去三到五年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绝对数的平均值 |
企业处于新兴行业,目前侧重于抢占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 营业务收入 |
注意:
第一,企业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时,采用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为基准确定重要性可能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此时,可以考虑采用过去3~5年经常性业务的平均税前利润作为基准,或采用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其他财务指标作为基准,如营业收入、总资产等。
第二,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较上年度没有重大变化,通常使用替代性基准确定的重要性不宜超过上年度的重要性。
第三,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选择的基准在各年度中通常会保持稳定,但是并非必须保持一贯不变。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变化对采用的基准作出调整。
2.百分比的确定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百分比与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如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对应的百分比通常比营业收入对应的百分比要高。
在确定百分比时,除了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为上市公司或公众利益实体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百分比的选择,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范围;
(2)被审计单位是否由集团内部关联方提供融资或是否有大额对外融资〔如债券或银行贷款〉;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对基准数据特别敏感。
注意:
第一,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是否重要时,不仅要考虑金额,还要考虑性质;
第二,对于上市公司及其他公众利益实体,注册会计师会使用较低的百分比;
第三,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