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存货交易的内部控制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包括存货[数量、质量]的内部控制和存货成本会计[计价]制度的内部控制两个方面。
(一)成本会计制度控制目标、关键控制和测试一览表
1.控制目标:发生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的控制测试 | 常用的实质性程序 |
生产业务是根据管理层一般或特定的授权进行的 | 3个关键点: (1)生产指令; (2)领料单; (3)工薪 | 检查凭证,证实三个关键点的恰当审批 |
逻辑:未经授权的可能是虚构的。未经授权不得生产、不得领料、不得领薪
2.控制目标:发生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的 控制测试 | 常用的实 质性程序 |
记录的成本为实际发生的而非虚构的 | 成本核算以经审核的下列凭证为依据: (1)生产通知单; (2)领发料凭证; (3)产量和工时记录; (4)工薪费用分配表; (5)材料费用分配表; (6)制造费用分配表 | 检查成本记账凭证是否附有(1)-(6)项依据[支持性凭据],顺序编号是否完整[有无重号] | 对成本实施分析程序;将成本明细账与(1)-(6)相核对[细节测试] |
逻辑:正常的业务都是有根有据的/单证齐全是发生认定的必要前提;缺少依据是虚构的迹象/审核是虚构的克星。
3.控制目标:完整性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的控制测试 | 常用的实质性程序 |
所有耗费和物化劳动均已反映在成本中 | (1)-(6)均事先编号并已经登记入账 | 检查(1)-(6)的顺序编号是否完整 | 对成本实施分析程序,将(1)-(6)与成本明细账相核对 |
思路:连续编号是完整性控制的主要手段。
4.控制目标:发生、完整性、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的控制测试 | 常用实质性程序 |
成本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 | 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前后各期一致;采用适当的费用分配方法,并且前后各期一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内部核查 | 选取样本测试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的计算;测试是否按照规定的成本核算流程和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核算和账务处理 | 对成本实施分析程序;抽查成本计算单,检查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对重大在产品项目进行计价测试 |
控制特点:业务繁多,难以针对细节进行定量层面控制,只强调适当性、一贯性,属定性层面控制。
5.控制目标:存在、完整性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控制测试 | 常用实质性程序 |
对存货实施保护措施,保管人员与记录、批准人员相互独立 | 存货保管人员与记录人员职务相分离 | 询问和观察存货与记录的接触控制以及相应的批准程序 | 实物控制、职责分离与金额无直接关系 |
控制目标是使存货实物的实际数量与记录的数量一致。存货短缺[存在认定]、盘盈[完整性认定]的根源往往在人,所以需要加强对人的控制,也就是各司其职、职责分离
6.控制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内部控制目标 | 关键内部控制 | 常用控制测试 | 常用实质性程序 |
账面存货与实际存货定期核对相符 | 定期盘点[便于账实核对] | 询问和观察盘点程序 | 对存货实施监盘[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
存货监盘属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组合程序。包括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人员执行盘点程序的情况[控制测试]和对重要的存货进行计量[实质性程序]
(二)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
环节 | 总体目标 | 基本控制措施 |
采购 | 所有交易都获得适当的授权与批准 | 订购单/连续编号、批准价格、清点号码 |
验收 | 所有收到的商品都已得到记录 | 验收单/连续编号、独立验收 |
仓储 | 与存货实物接触须得到管理层批准 | 实物控制措施/适当的存储设施 |
领用 | 所有存货的领用均得到批准和记录 | 领料单/定期清点 |
加工 | 所有的生产过程做出适当的记录 | 生产报告/报告使用、报废、质量缺陷 |
出库 | 所有的装运都得到了记录 | 发运凭证/连续编号、定期清点、制约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