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B.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C.
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D.
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
关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B. 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续信息表明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进行调整,并在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C. 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按照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 D. 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 |
|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
|
选项C,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
|
|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
|
选项B,应是在可行权日而非行权日调整至实际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
可行权日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职工或其他方具有从企业取得权益工具或现金权利的日期。 行权日是指职工和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的日期。 比如2×21年1月1日甲公司向其1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2万股股票期权,这些激励对象从2×21年1月1日起在该公司连续服务2年,且2×22年12月31日后可以按每股10元的价格购买1股甲公司股票。2×21年末,有10名管理人员离职,甲公司预计剩余等待期内还会有5名管理人员离职。2×22年没有管理人员离职。2×21年末,甲公司应以85人(100-10-预计将会离职人数5)为基础计算权益工具数量,结果为170万股(85×2)。而可行权日2×22年12月31日,实际可行权人数是90人(100-10实际离职人数),应将权益工具的数量调整为180万股(90×2)。 |
|
|
论坛等级: 论坛元老
|
|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