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利润分析
  (一)分析
  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例题】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则有:
  目标利润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
  目标利润销售额=3600×50180000(元)
  【提示】目标利润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利润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拓展】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是税后利润。
  税后目标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利息] ×(1-所得税税率)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 利息]/单位边际贡献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边际贡献率

  (二)措施
  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应当提高,而固定成本或单位变动成本则应下降。

 二、量本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二)新产品投产的选择
  【例题】沿用上例的资料,假设该公司通过对产销量的估计决定采用新的生产线。并对原有的产品进行了研发,开发出新产品A和新产品B。原有产品的产销量为20000件。企业面临投产决策,有以下三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投产新产品AA产品将达到9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20%
  方案二:投产新产品BB产品将达到4000件的产销量,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15%

  方案三:AB两种新产品一起投产,由于相互之间的影响,产销量将分别为10000件和2000件,并使原有产品的产销量减少50%
  另外,投产新产品B还需要增加额外的辅助生产设备,这将导致每年的固定成本增加10000元。其他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项目

原有产品

新产品A

新产品B

年销售量

20000

9000

4000

售价

50

60

75

单位变动成本

40

45

50

单位边际贡献

10

15

25

年固定成本

80000

10000

  因为新产品的投产减少了原有产品的产销量,所以原有产品因此而减少的边际贡献为投产新产品的机会成本,在决策时应予以考虑。
  方案一:若投产A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20%40000(元)
  方案二:若投产B产品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15%30000(元)
  方案三:若两种产品一起投产原有产品减产损失=20000×10×50%100000(元)

计算分析过程

项目

投产新产品A

投产新产品B

投产新产品AB
视为联合单位,AB的比为5:1

年销售量

9000

4000

2000

单位边际贡献

15

25

100

边际贡献总额

135000

100000

200000

原有产品减产损失

40000

30000

100000

增加的固定成本

0

10000

10000

投产新产品增加的息税前利润

95000

60000

90000

  只投产新产品A产品带来的利润较多,因此,该公司应选择投产A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