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诈。
①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示例】张三明知自己的花瓶为假古董花瓶,却故意告知李四是祖传的官窑古董花瓶,李四信以为真将其买下。李四作为受欺诈方有权通过司法程序撤销该买卖合同。
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示例 1】张三“不知”自己的花瓶是假,李四想买下亦犹豫不决。双方请专家鉴定真伪,专家明知花瓶为假,为了收取鉴定费故意说是真,李四信以为真买下。这种情况下,专家虽作出了欺诈行为,但张三对此并不知情,李四不能撤销自己与张三之间的买卖合同。
【示例 2】张三专职销售赝品花瓶,李四在其店铺中看中一个欲购买,自己找来专家鉴定其真伪,专家明知花瓶为假,为了收取鉴定费故意说是真,声称为明代仿商周时期的花瓶,张三笑而不语,心想:“明明是我上周刚做出来的”。李四信以为真买下。这种情况下,专家作出了欺诈行为,相对人张三对此亦知情,李四作为受欺诈方有权通过司法程序撤销该买卖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