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查分季,我还是按捺不住,查了当年的考分。
2017年恰逢资产评估师考试改革,五科改为四科,实行机考。考试时间好像是在11月份,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之后。想着考完CPA,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报了和注会相关的《资产评估相关知识》和一门《资产评估基础》。这两门的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试试看吧,万一过了呢,我对自己这样说。同时,也为第二年的备考减轻压力。结果还不错,《资产评估基础》刚好过线,考了61分,当时考完觉得挺悬的。《资产评估相关知识》120分,意料之中的结果。
先说《资产评估基础》吧,主要是关于资产评估的理论知识,再就是三大评估方法的公式,对于非工科类的考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点难度,但好在知识点不是很多,反复反复再反复,做到心中有印象就行了,做题时知道选谁不选谁,达到这个效果就行了。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听课、看书和做题,循环往复。我的本科专业是法学,这门课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对于文科类考生,推荐正保会计网校赵海涛老师的课程。
再说说《资产评估相关知识》,说白了,这门课就是法律、财会和经济法的大拼盘。这门课在于广而全,对于学财会的同学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难事。由于专业关系,这门课不再赘述。如果觉得有难度,可以报网校的课程进行学习。
2018年正式备考资产评估师考试,《资产评估实务(一)》和《资产评估实务(二)》这两门课。网课、精讲精练、模拟试卷,是备考的标配。备考过程中,我还准备了教材和笔记。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熟悉的易错的知识点,一切都要回归到教材,用荧光笔分别标注。个人觉得,教材有必要准备一本。毕竟,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表述,最终都会以教材的说法为准。笔记是我结合做题整理的每一章的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每一轮复习都整理一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笔记会变得越来越薄,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老师讲得再好,辅导书总结得再全,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整理的经过内化的笔记,才会是自己真正掌握的东西。
《资产评估实务(一)》我报的是黄胜老师的课,《资产评估实务(二)》我报的是周平芳老师的课,我的复习进度都是跟着二位老师的节奏来的。第一轮配合着做的精讲精练上的练习,第二轮配套做的黄胜老师编的那套练习(书名记不清了),第三轮我做的模拟试题,每科大概做了15套的样子,考前请了两个星期的假严格按照考试时间上午一科下午一科,做完核对答案自己判分,用红笔标注错题的知识点,必要时反馈到教材笔记。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呈上升趋势的模考分数上。知识,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最终,两门的分数不好也不坏。
最后,分享一些评估执业过程中的感悟。通过资产评估师考试,取得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实务现场查勘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一次次考验你的知识储备,财务、法律、工程、造价等行业的知识,知晓得越全面越好。平时,还需要注意各种资产,如电器设备、办公设备、工程设备等价格信息的收集,以及各种单价参数的获取,很多资料度娘也不知道,需要自己在工作中积累。这样无论是面对整体资产评估还是单项资产评估,无论是面对对琐碎的餐馆的评估,还是对零散的拆迁资产的评估,都会有种“手中有粮—— 心里不慌”的感觉。评估实务中,会面临很多书本中没有的案例,需要我们运用书本中的原理去解读去分析。
祝愿大家早日梦想成真,成为一名优秀的资产评估师。
PS:分享一下资产评估师合格证书的封面。
您的征文已经被收录,感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