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19年我通过了税一,税二和实务三门课程,法律以2分之差没有通过,会计分数最低,这样的结果也充分验证了那句话,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我选择的是高效实验班的三年连报课程。

起初听闻会计和法律是最难的,因此在1811月到194月这段时间先预习了一下法律和会计。真正的学习是从4月份开始的。在开始听课前,我就先做了一套18年的模拟试卷,看看自己的弱项是在哪里?哪一课是最薄弱的,需要以后多下功夫。我自己比较倾向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所以先从税法和实务开始,每天交替学习一到二个个小时,听课听累了就做做题库里的题。

刘丹老师和杨军老师的课我是没有落下都听了。这两位老师都有记忆的小贴士,很实用,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虽然没有系统地记过笔记,都是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易错的或者易混的,遇到了就浏览一下,但是我把精讲班的讲义都打印出来了。实务的两位老师讲的都不错,各有所长,基本上我也都听了。

这三门课从预习班到基础班再到精讲习题班基本上都听了。第一遍基本上是先过滤一下哪些是自己没有掌握的,做个标记以便以后多下功夫。第二遍就是有重点的听了,不懂得地方,就反复听。高效班每科都至少有两位老师,喜欢哪个听哪个,遇到难懂的章节就两个老师的都听。有时候就老师的一句话就茅塞顿开,一下子明白了!!这样的学习状态一直持续到七月份,这三门课基本上就有底了。但是会计和法律我没有坚持下去,因为我发现在理解这块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加上记忆力不如以前,每天五科有点分配不均。而我的三税通过的把握很大,况且我本来打算用三年的时间学习,不必要强求一次通过,于是我果断放弃了会计和法律的学习。集中精力搞三税。七月开始就进行第二轮学习了,听课和做题相结合,题库里有大量的练习方式,起初是跟随进度随章节练习,而后是综合练习。在考前一个半月开始进入模拟考试阶段,这时机考系统就发挥作用了。每天都做一做试卷,掌握一下做题节奏,做错的题再翻翻书听听课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前。模拟分数基本上跟考试差不多,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所以今年我在准备剩下的两科时,也是这样的方法。

第一,一定要听课,这比自己埋头苦学效率要好得多。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胜却你苦学一天。

第二,一定要坚持,哪怕每天十分钟,可能就有一分到手了。一切困难都会在你的坚持中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