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销售百分比法,假设某些资产和负债与销售款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这个假设预计外部资金需要量的方法。
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时,要相应增加流动资产;如果销售规模增加很多,还必须增加长期资产。
为取得扩大销售所需增加的资产,企业需要筹措资金。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随销售收入同比例增加的流动负债,还有一部分来自预测期的收益留存,另一部分通过外部筹资取得。
销售百分比法,将反映生产经营规模的销售因素与反映资金占用的资产因素联接起来,根据销售与资产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来预计企业的外部筹资需要量。销售百分比法首先假设某些资产与销售额存在稳定的百分比关系,根据销售与资产的比例关系预计资产额,根据资产额预计相应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而确定筹资需求量。


基本步骤:
1.确定随销售额而变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随着销售额的变化,经营性资产项目将占用更多的资金。
同时,随着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相应的经营性短期债务也会增加,如存货增加会导致应付账款增加,此类债务称之为“自动性债务”,可以为企业提供暂时性资金。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的差额通常与销售额保持稳定的比例关系。这里,经营性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而经营负债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项目,不包括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长期负债等筹资性负债。


2.确定有关项目与销售额的稳定比例关系
如果企业资金周转的营运效率保持不变,经营性资产项目与经营性负债项目将会随销售额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保持稳定的百分比关系。企业应当根据历史资料和同业情况,剔除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寻找与销售额的稳定百分比关系。


3.确定需要增加的筹资数量
预计由于销售增长而需要的资金需求增长额,扣除利润留存后,即为所需要的外部筹资额。即有:

式中:A为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资产;B为随销售而变化的敏感性负债;S1为基期销售额;S2为预测期销售额;△S为销售变动额;P为销售净利率;E为利润留存率;A/S1为敏感资产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B/S1为敏感负债与销售额的关系百分比。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非敏感性资产增加,则外部筹资需要量也应相应增加。


销售百分比法的优点,是能为筹资管理提供短期预计的财务报表,以适应外部筹资的需要,且易于使用。但在有关因素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必须相应地调整原有的销售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