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我第一次不用考注会专业阶段的年份,因为我去考综合了,第一次有时间专心去看各门课程考完后网上的第一时间吐槽,吐槽围绕更多的是“黑天鹅”,还有一些怪题偏题等。今天开个贴想说说这些“黑天鹅”的应对策略。
破除定性思维模式。以税法考试为例,每年考试完毕或者开启新的一年备考时,大家都会对上一年的考试情况进行统计,每年大致得出以下共同结论:1.计算分析题4题,消费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国际税收各占一道;2.综合题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为案例背景;3.其他章节以选择题备考。2023年税法计算题完美避开消费税和土地增值税,考了其他小税种的计算,颠覆了大家的惯性思维。回顾近几年税收法规上的大事,小税种法制化进程值得关注,尤其是由暂行条例变为法的,就算当年不考,也会变为第二年的潜在可考点。这不仅仅是考知识点本身,更考察是否关注国家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大事。值得肯定的是,网校的老师都会给大家普及这些历史,要听并做到心中有数,也算学习累了的调剂内容。另外企业所得税综合题,每年有几小问要考三项经费、业务招待费、广宣费的限额扣除计算问题,如果某年综合题不考这个点改考其他考点,我想也会吐槽一片的。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每年国家组织的任何考试,不能仅以最后考试难度来论它的调调,它不会一直很难,也不会一直很简单。2017年以来,最终的统计数据结果表明,审计考试不是最难的,而且通过率都很高,2022年我参加审计考试,简答题考函证程序理论、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审计报告、内控审计、质量管理和职业道德,其中有真题的原题。因此给大家感觉就是,审计是天书,我平常不是干审计的,考试时不能给我一堆我看不懂的东东,进而推理得出考试是从题库里选几个题组卷来考,审计比较简单。但是简单了好几年必然会有难的一天出现,2023年大家的吐槽主要集中在考题新颖、实务化上,我推测是没有直接点出具体考点,比如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5000万元,结转成本4900万元,你会觉得这两个数也太接近了吧,花了那么多钱结果完工的比较少,不就亏了嘛,所以你把会计估计、管理层偏向、舞弊风险想想,答哪个都有道理。如果这个题点出来考的是“会计估计审计”,那属于皆大欢喜,因为有个大方向让你回答,但如今它不点出“会计估计审计”这几个字,我想这就变成吐槽点了吧。
战略选择很重要。这不光体现在战略考试相关知识点上,也体现在备考资料选择上,要区分主流和非主流,果断把非主流的放掉,例如2023年考察党委相关(个人认为真的是非主流),经济法考试以电子商业汇票为背景考察案例(目前真题以纸质票据流通为背景,电子商业汇票能克服纸质票据流通的弊端且在不断普及,主流)。另外,目前考试不可能再出一个案例分析题只考PEST分析,它一定是好几个点跨章节揉在一起。因此参考资料尤其是模拟卷有这种考核思路的,果断放弃这套模拟卷(不是说这个知识点不重要),因为不符合当前考试的命题思路,练了跟没练是一样的,套用电视剧《小欢喜》里的一句“你以为高三模拟高考就光模拟高考题啊”。我在备考综合试卷二的时候果断放弃最后冲刺8套卷,仅用网校案例分析班提供的模拟卷,我曾经吐槽过没做完,文字阅读量好大,考试不会连着出10-18个观点判断等等,等到实际上考场时发现,幸好自己曾经被案例班的模拟题摧残过,才能有后来的从容不迫。战略选择很重要,同时需要承担战略选择带来的风险。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相继火爆,带动数据科学产业飞速发展,同时国家也提出数字化强国战略,再考数字化战略对组织结构、产品和服务、经营模式的影响没人吐槽,考一些数字化战略引申出来的考点(例如数字化战略带来的风险)也会成为主流。
注会考试是资格类考试,都说它是财经界或者金融界最高规格的证书,它的命题来源于生活,用一些实际的业务或者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问问我们应对方法,这一定会遇到我们不熟悉的点,用这些不熟悉的点来看看我们的专业素质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CPA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士。
文章已收录至征文活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