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取样本阶段

1、确定抽样方法
   在细节测试中进行审计抽样,可能使用统计抽样,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常用的统计抽样的方法包括货币单元抽样和传统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分为三种:均值法、差额法、比率法。
   传统变量抽样计算方式
统变量抽样方法 计算方式
均值法 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估计的总体金额=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总体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差额法 样本平均错报=(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
推断的总体错报=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
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
比率法 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
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
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

传统变量抽样的优点:
(1)、如果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存在较多差异,传统变量抽样可能只需较小的样本规模就能满足审计目标。

(2)、注册会计师关注总体的低估时,使用传统变量抽样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合适。
(3)、需要在每一层追加选取额外的样本项目时,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扩大样本规模。
(4)、对零余额和负余额项目的选取  ,传统变量抽样不需要在设计时予以特别考虑。
传统变量抽样的缺点:
(1)、传统变量抽样比货币单元抽样更复杂,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
(2)、在传统变量抽样中确定样本规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估计总体特征的标准差。
(3)、如果存在非常大的项目,或者在总体的账面金额与审定金额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样本规模比较小,正态分布理论可能不适用,注册会计师更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4)、如果几乎不存在错报,传统变量抽样中的差异法和比率法将无法使用。
传统变量抽样的适用范围:
(1)、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使用均值法,因为此时所需的样本规模可能太大,以至于对一般的审计而言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比率法和差额法都要求样本项目存在错报。如果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没有差异,这两种方法使用的公式所隐含的机理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既不存在抽样风险,从而使注册会计师在评价样本结果时得出错误结论)。
(3)、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使用统计抽样,且预计只发现少量差异,就不应使用比率法和差额法,而考虑使用其他的替代方法,如均值法或货币单元抽样。
2、确定样本规模
    无论使用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方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综合考虑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运用职业判断和经验确定样本规模。
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与样本规模的关系
可接受的误受风险 反向变动
可容忍错报 反向变动
预计总体错报 同向变动
总体规模 影响很小
总体的变异性 同向变动
     注册会计师可以利用“细节测试货币单元抽样样本规模”表查询确定样本量。例如,注册会计师确定的误受风险为10%,可容忍错报与总体账面金额之比为8%,预计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之比为0.20,注册会计师查表确定的样本规模为43.

   注册会计师也可用以下公式确定样本规模:
样本规模=总体账面金额/可容忍错报*保证系数
   例如,与上例同条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误受风险为10%,可容忍错报与总体账面金额之比为8%。预计总体错报与可容忍错报之比为0.20,通过查“货币单元抽样确定样本规模时的保证系数”为3.41,则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为3.41/8%=42.63约等于43.
3、选取样本并对其实施审计程序
   在非统计抽样方法中,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简单随机选样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也可以使用随意选样。
   在选取样本之前,注册会计师通常先识别单个重大项目。然后,从剩余项目中选取样本,或者对剩余项目分层, 并将样本规模相应分配给各层。
   对总体分层进行评估的步骤:
   第一步:剔除——单个重大项目
   第二部:按金额分层——根据职业判断
   第三部:分配样本量——根据各层账面金额在总体账面金额中的占比大致分配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