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认定分类 | 各类认定的含义 | 具体审计目标 |
(1)发生 | 记录或披露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这些交易和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
(2)完整性 | 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3)准确性 | 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 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
(4)截止 |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 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
(5)分类 | 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 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
(6)列报 | 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例如,如果没有发生销售交易,但在销售日记账中记录了一笔销售,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列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例如,如果发生了销售交易,但没有在销售明细账和总账中记录,则违反了该目标。
发生和完整性两者强调的是相反的关注点。发生目标针对多记、虚构交易(高估),而完整性目标则针对漏记交易(低估)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例如,如果在销售交易中,发出商品的数量与账单上的数量不符,或是开账单时使用了错误的销售价格,或是账单中的乘积或加总有误,或是在销售明细账中记录了错误的金额,则违反了该目标。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例如,如果本期交易推到下期,或下期交易提到本期,均违反了截止目标。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例如,如果将出售经营性固定资产所得的收入记录为营业收入,则导致交易分类的错课,违反了分类的目标。
列报:由列报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2.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有关的审计目标
认定分类 | 各类认定的含义 | 具体审计目标 |
(1)存在 | 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 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
(2)权利和义务 | 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 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
(3)完整性 |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
(4)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
(5)分类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
(6)列报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例如,如果不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列入了对该顾客的应收账款,则违反了存在目标。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例如,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审计单位的存货中,违反了权利目标;将不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债务记入账内,违反了义务目标。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例如,如果存在某顾客的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却没有列入,则违反了完整性目标。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分类: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地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3.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通常将管理层认定转化为能够通过审计程序予以实现的审计目标。针对财务报表每一项目所表现出的各项认定,注册会计师相应地确定一项或多项审计目标,然后通过执行一系列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审计目标。
表: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举例
(认定决定目标,目标决定程序)
管理层认定 | 审计目标 | 审计程序 |
存在性 |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存货存在 | 实施存货监盘程序 |
完整性 | 销售收入包括了所有已发货的交易 | 检查发货单和销售发票的编号以及销售明细账 |
准确性、计价与分摊 | 应收账款反映的销售业务是否基于正确的价格和数量,计算是否准确 | 比较价格清单与发票上的价格、发货单与销售订购单上的数量是否一致,重新计算发票上的金额 |
截止 | 销售业务记录在恰当的期间 | 比较上一年度最后几天和下一年度最初几天的发货单日期与记账日期 |
权利和义务 | 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确实为公司拥有 | 查阅所有权证书、购货合同、结算单和保险单 |
计价和分摊 | 以净值记录应收款项 | 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评估计提的坏账准备是否充足 |
2020年注会《审计》高频考点: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_注册会计师_正保会计网校
http://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fxzd/zh20200429170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