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听老高0101-0104基础班

第一章总论

【知识点】财务报告目标

1.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

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对企业所有的重大经营决策具有决策权。股东大会下设立“董事会”,董事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享有决策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有聘用经营管理人员的权利,其会聘请经营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管理,比如总经理、财务总监、各个副总等等。管理层需要将其日常经营活动的成果向董事会述职,也就是像董事会提供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反映管理者的日常管理状况、经营业绩等等。财务报表是体现管理层受托责任管理情况的载体。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及界定

1.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空间范围

比如,苹果公司的会计所要描述的资金运动是苹果公司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资金运动,而且是站在苹果公司的角度进行反映和描述的,则苹果公司就是会计主体。

2.一般来说,只要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可成为会计主体

比如:一个经济上独立核算的车间可以确认为一个会计主体,设置会计核算体系描述属于该空间范围的资金运动。除此之外,可成为会计主体的经济组织还包括:企业、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联合体)、事业单位等。

(二)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三)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简言之,就是会计应当仅为特定的会计主体服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四)会计主体假设的目的

总之,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圈定会计的核算范围

二、持续经营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内涵

假设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被清算。即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一个正常运行状态。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目的

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核算的开展提供了正常的业务背景。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上会有较大差异,只有假定企业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破产清算会计核算才可正常进行,否则将依据破产清算时的特殊规定进行处理。

(三)例外情况

当有确凿证据(通常是破产公告的发布)证明企业已经不能再持续经营下去的,该假设会自动失效,此时企业将由清算小组接管,会计核算方法随即改为破产清算会计

三、会计分期

(一)会计分期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资金运动人为地分割为若干期间,以分期提供会计信息
(二)具体划分方法: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即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在于分段提供会计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信息,以达到实时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运动的目的。

四、货币计量

(一)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该假设包括两个意思:

1.会计仅反映那些能以货币表达的信息,如果一个信息本应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但苦于无法用货币来表达,则只能无奈地排除在会计核算范围之外。比如,人力资源就应该作为企业的一个关键资产进行账务反映,但人力资源的货币计量尚无法广泛地达到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大部分企业是不反映人力资源的。

2.币值稳定假设:为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货币计量假设还包含一个假定币值不变的含义。

(二)货币计量假设的目的:在诸多的计量手段中,只有货币标准是具有最大限度的无差别性和统一性的,货币计量假设为会计活动的开展选定了主要核算手段。

(三)货币计量假设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四)例外情况:当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该假设不成立,应改用物价变动会计或通货膨胀会计

【知识点】会计基础——权益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则以款项收付期作为收入、费用归属期的认定标准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基础,即会计信息应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以便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一)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此可比性要求企业达到如下标准: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即纵向可比。为达到此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法时,应保证前后期一致,即使发生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也应当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口径的调整,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前后期一致。

2.同一会计期内,不同企业之间的可比,即横向可比。为了达到此要求,企业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去进行会计处理。

(二)实务应用

1.因处置股份致使投资方的影响力由控制转为重大影响时,剩余股份原成本法核算口径追溯调整至权益法标准;
2.
会计政策变更而进行的追溯调整法
3.
子公司会计政策、会计期间调到母公司标准的合并报表准备工作。

五、实质重于形式

一)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的编制;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3.售后回购;4.售后租回;5.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六、重要性

(一)对于会计业务的处理要抓住重点。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二)重要程度的判断
具备如下条件之一,即可认定为重要事项:

1.金额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界定为重要信息

【提示】一般来讲本身信息不重要,但规模到一定程度,会升格为重要信息。

2.指标本质上属于重要信息,比如净利润。

【提示】这种指标天生就是重要信息。

(三)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合并报表中抵销内容的选择;
2.
中期报告没有必要像年报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
3.
存货盘盈与固定资产盘盈的差异处理。
【提示】固定资产盘盈,是一重大差错,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会计需要进行追溯调整。

七、谨慎性

(一)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用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提示】都是可能出现的资产、负债、收益、费用。

(二)实务中的应用案例

1.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提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性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货、应收账款
2.加速折旧法;

3.或有事项的处理。

【关键考点】关注实务应用案例。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