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结束了注会的考试征程。这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

曾经,注会的证书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那真的是神一样的存在。

2003年还没有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会计和经济法的考试。当时给我们辅导的老师就有现在网校的高志谦老师(因为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当年的那场考试,在看完试题后,我完全明白了什么叫难度系数五颗星。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再也没有勇气去报名,那简直不一般人能考过的。

在经历了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之后,2012年通过在网校的学习,我顺利考过了中级。这次的通过让我又重新燃起了报考注会的小火苗。在2013年到2018年的六年之中,我几乎是以每年一科的速度,终于通过了专业和综合的考试。这期间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因为自己的通过速度较慢,后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过还好,我在第五个年头考过了专业阶段,没有经历轮回重考。18年的综合阶段考试其实对我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这几年专业课的变化非常大。对于我来说,会计准则几乎都是全新的(会计13年通过),税法也差不多全新(我考的时候还没有营改增),审计准则也出了新的,连审计报告的格式都变化了……总之,有五科内容对我来说都得重新学习,压力可想而知。当时真的有过一种想法,就是不考综合了,反正也没有时间限制。但转念一想,不试试就放弃,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就白费了。

跟自己斗争了几天之后,我报了网校的综合阶段的班次,就是现在的高效取证班。因为那个班次可以续学,而我对自己一年通过是一点信心都没有。直到查到成绩,我还有点难以置信,我真的通过了!!!

现在回头想想,紧跟老师的步伐是多么得重要。从老师的预习班开课,我就认真的听。陈楠老师说,听预习班非常有必要,不然网校也不会请老师来录课了。预习班我听了三遍,这主要是为了转变从专业学习到综合学习的思路。在没有开新课的日子里,我听了一些17年的职一的课,发现完全听不懂。我一直以为是我专业阶段知识太陈旧的原因,所以我开始去听基础班里六科老师讲的专业课,发现仍然听不懂,于是又去听了专业回顾班里的课程。听了两天以后忽然发现,如果这样听下去,恐怕两年我也听不完。就这样又回到了职一的课程里,我当时就是想,反正也没新课,就当打发时间,听不懂就听听,有时还可以助眠。其实第一遍完全没听懂在讲什么,新课没开通又听了第二遍,发现好像有点意思。新课开通后,我没有像当初一样去听专业课,而是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专业课当做一本字典,实在不懂了再去查查。就这样,跟着陈楠老师和杭建平老师,一直把职一、职二的基础班课听完,又开始了习题班的学习。其实说实在的,除了听课,我好像做题都很少,买的习题几乎没做,网校的机考系统也没有充分利用。只是把老师的基础班和习题班讲义看了好几遍。还把个别的题抄了几遍(就当练习打字了)。

考试的前几天,我都紧张死了,因为没有把握,又有点小期待。在考职一的时候,居然想不起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在考职二的时候,想不起来成本领先战略这个词了。从考场出来,我就告诉自己,还好我报的班次是可以续学的,没事,明年再战。一直怀着这样的想法等成绩出来申请续学。当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都有点懵,73.5分——一个我从未敢想的分数。

其实成功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步登天,只有愚公移山。看看那些一次通过很多科的学员的分享,没有哪个是不付出努力就会通过的。只有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