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7公布成绩已经半月有余,当初激动的心情也渐渐平复,让我能够客观的来总结下自己的备考经历,希望能让大家鉴借一二~我本科是理工科,大三自学通过了司法考试,同年考取了西南政法大学学硕,目前研二在读。在考取CPA之前,我先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之后备考CPA时不至于看不懂借贷。我也建议非财会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考CPA,可以先找一本会计基础书籍学习一下,因为在CPA的会计中,老师是不会讲这些基础知识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6年底决定考CPA后,我花费了近一个来认识这门考试,包括每一科目的难易、考试内容和考察侧重点等。由于CPA的官方教材在当年的34月份才会出版,导致各大培训机构的辅导用书和相关课程的更新都会在官方教材出版后随着更新。很多童鞋肯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等每年最新的教材出版后再复习时间是否不够;但如果用前一年的教材和讲义,是否会因为教材更新而使已经学习的知识不适用。我当时的做法是:在正式教材出版前,就先用1.8倍速左右听了2016年的会计、审计、税法以及战略音频。我认为知识点每年都会有更新,但这种知识迭代总是局部的,我们可以跳开来年将要更新的章节,先将其他章节学习完毕,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出来前的空白期,在新教材出来后再对更新的章节进行学习即可。

下面我具体分享下我每科的备考经验:

一、会计(76.00

结合近几年的试题,我认为因中注协越来越看重对会计思维和基本功的考察,考察范围越来越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考不到的),但知识点深度有所下降。例如2017综合题中“对于响应国家政策进口商品后以固定价格售与国内需求商,而国家再将进口与内销的差额给与企业补贴,针对该笔补贴企业的会计处理”,这就是考察我们对“政府补助”概念的辨析(应将该笔补贴款计入到主营业务收入而非营业外收入)。

在老师选择上,我推荐正保会计网校郭建华老师。在听之前一定要将所有讲义打印下来(我不推荐大家用电子版的讲义),郭建华老师的讲义十分详尽,知识点覆盖度特别高,郭老师讲课十分有激情,2017年的新版讲义中加入了很多案例,对这些案例一定一定要认真掌握每一个!这些案例相当于老师对个别知识点的新颖出题方式的预测,也将会计实务中最新最热的点呈现给考生,切忌因为案例过长而不去学习研究。

我认为除非个别章节真的没有理解,否则我们没必要将大量时间投入在听课上面,2017年备考过程中,我除了因为个别章节知识点更新外,几乎没有听第二次音频。我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花在反复刷讲义和做题上面(至考前讲义自己看、背了六遍以上)。郭老师的讲义中的习题值得我们反复去做,若把郭老师讲义的题目全部弄懂,应付考试足以。郭老师在讲“合并报表”时说,如果对抵消分录不明白,就背个七八遍,事实上我背了不止七八遍,起初只是死记硬背,但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但对于应试,其实只要把抵消分录背下来,考试中已经可以拿到大部分分数了。除了做讲义中的题,我还用郭老师的梦想成真,后期做了郭老师的习题班中的习题。在做过足够多的题目后就要学会横向总结,例如把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联系在一起,将所得税与合并报表处理联系在一起等等。这样总结下来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相关章节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会计这门课学活,将老师传授真正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二、审计(84.00

通过20162017年的试题,我认为审计在综合题开始侧重对会计知识的考察,2016年、2017年综合体第一题其实就是一道文字叙述版的差错更正题目(这种题目完全不考察考生的审计思维,而简单粗暴的考察会计准则)。所以我建议大家把会计放在审计前复习,否则很可能在考试中失去这部分分数(大概2-3分的样子)。

审计这门课被好多同学看做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很多零基础的考生在学习完一遍审计后感觉在听天书。审计是一门偏文科性、实操性很强的学科,我复习审计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就是在听老师课或者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审计人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虽然审计这门课实操性很强,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审计准则的基础上的。而审计准则的文字是死的,所以我认为通过审计考试的前提就是背。同样地在听完一遍音频后我开始把老师讲义中着重强调的知识点分章节背下来,再背完一章后就做相关的题目予以加强记忆。我后期做完题目后,我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讲义本身,在背讲义的基础上将自身置于情境当中,把死记硬背转化为理解性记忆,培养自己的审计思维

特别想说明的是,对于审计中的几大业务循环(采购、销售、生产和货币循环),教材的知识点与试题的考察方式相差很大,这几章十分注重对审计思维的考察,不是将书本上知识点背会就能过关的,因此针对这几章,我认为应当以试题为主,要适当看轻书本上的知识~

三、财管(76.50

财管这门课是CPA六门专业课中偏理科性的科目,因此仅将老师讲义中的公式背会并不能保证我们通过考试。财管考试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出题灵活、计算量大,对大家熟练运用公式的能力要求特别高,学习这门课不仅会运用所有公式,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解题速度。今年我参加财管考试当中,就发现时间严重不够,就我抽到的题目而言,后面大题中不仅考察了成本会计中的平行结转法、现金预算表的编制及计算、财务报表的预测(其中涉及到内涵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相关知识点)等,计算量可想而知..

针对这门课程,一定要多做题。理科性题目虽然灵活,但每道题背后考察的核心知识点都是相同的,很多财管大题的解题套路几乎是固定不变的,在学习中一定要擅长总结,财管所有大题的类型几乎都有一个固定的模板,大家平时可以多总结每种题目类型的步骤,将每种模板印在脑子里,在真正做题时其实就是从大段的文字叙述中将有用信息摘出,填入到公式中计算。对于财管,不同老师的解题方法可能有很大差别,同学们对于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不妨多听几位老师的讲解,然后从中选取最简便的方法加以运用即可。

我认为如果想稳稳通过财管,另一个重要点就是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因为相比财管大题的综合运用,几乎所有选择题都只涉及单一知识点,要么是考察一组概念,要么是考察一组公式,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鲜明的标签,很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因此在平时做选择题时要首先抓住常考点的考察“标签”,然后联想到相关公式或者概念,将数据套用到公式中,题中未给出的数据尝尝就是题中要求我们计算的变量。在平时进行选择题训练时一定把握选择题的正确率,将选择题得分尽量控制在35分以上,这样即使后面遇到几个大题小问没时间做,也有很大可能通过考试。

四、税法(78.50

税法同样是一门计算量比较大的科目,同时也对记忆量要求很高。但由于每个税种框架性极强,便于总结归纳,所以考试难度较低,只要大家对各税种的相关知识点烂熟于心,通过考试还是比较容易的。

我认为税法比较考察考生的总结能力,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可以准备好若干张A4纸,每学完一个税种就对相关税种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税目、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和备注等等,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每个税的考点都归纳在一张表中,每天没事就抽出时间看一看,到临考前做到提到某个税种脑海中立马可以浮现出与之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和易错点。虽然关于税种总结网上可以搜到很多,但我认为这项工作最好还是亲自完成,因为在这个总结的过程是我们梳理知识点、建立框架的环节,只有亲自动手才会对每个税种印象深刻。税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考点极其突出,大题主要考察四大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几个税种往往会结合其他小税种在大题中进行考察,其中企业所得税几乎年年 出一道综合体。叶青老师讲义干货满满,对这四个税种可能的考点总结很详细,先将老师讲义中的知识点吃透然后多做四大税种的大题,在重复做题中慢慢总结四大税种的考点和考法,这样无论题目如何变化,我们都可以抓住大部分分数。

对于税法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关于搜狗输入法“V”键快捷计算的运用,税法计算大部分是常规计算,临考前多练练“V”键计算,可以极大提高机考中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类比的,对于会计和财管中需要进行的简单计算也可以用搜狗输入法完成,简直是考试利器,向大家吐血推荐!具体使用方法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五、经济法(71.00

由于我本身有一定的法学功底,所以对于经济法,我听完苏苏老师的课就开始刷讲义,花在经济法上的时间在两周左右。

经济法的讲义特别厚,甚至多于会计和财管,我觉得时间不够的同学经济法是可以采用“逆向复习”的思维,即听完课就去做题,这样做题初始正确率会很低,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试题中出现过的考点在讲义中标出后记忆,这种类似于逆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了背诵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尽早规范自己在大题中使用法律语言来答题。在后期我们可以再从讲义入手,将试题中未出现的考点翻两遍,脑海中有个印象以应对爆冷。

另外,如果涉及比较复杂的法律关系,例如在公司法、证券法和票据法,可以在做题时动手脉络图帮助梳理题目中的法律关系。

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82.00

我认为战略是六门中最简单的一门课,全本书共六章,考点大部分集中在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内部控制这几章(内部控制十八项指引,简称十八罗汉)。

这门课我花了大概两周时间,我是跟着杭建平老师学习战略的,这门课框架性很强,知识点都是按照由宏观再到微观,内部逻辑清晰。老师的讲义在每章后会列出一个框架图,如果能跟着这个图将每章的知识点回忆出来,那说明这部分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然后对于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我联系大家把老师讲义背熟,对于十八项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背下来、具体措施记关键词和大框架,近些年对于内部控制的考察越来越频繁,所以背诵这部分知识点的性价比很高。

相对于复习经验,我更想谈下战略的答题策略。战略考试的大题都是给一个个篇幅很长的背景材料,然后根据教材知识点结合材料答题。答题时间很紧,要求我们快速阅读并回答题目。我的方法是先看题目要求,然后直接默写下相应知识点,然后再去读材料,把反应该知识点的内容复制在教材知识点后面即可。而判卷人的主要踩分点也是考生是否能写出相关教材观点,而对于结合的材料内容的契合度要求其实并不高,如果时间不够,完全可以大致扫一眼材料,然后复制即可。我揣测虽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一门实践中博大精深 的学科,但出题者在应试中对考生的要求却比较低,停留在背诵+简单的材料结合即可~而我这种观点在成绩下来后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Tips:总结一下我零基础备考CPA时遇到的坑,希望对跨考CPA的同学们有所帮助。(1)在准备CPA前,零基础考生一定要找一本会计基础教材进行学习,搞懂会计的基础原理很重要。(2)对于6科中出现的陌生概念,及时百度清楚,不要囫囵吞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3)关于记笔记,我个人认为CPA6科中真正需要自己动手做笔记的科目是税法,即需要我们亲自总结每个税种,且即便是税法,也仅仅是将老师讲义中的知识点摘录出来便于自己查看;其他科目网校老师的讲义已经是非常精简化的干货了,注会备考时间紧迫,我认为没有很大必要对每一章节去做笔记,除非是横向跨章节性质的总结;更别说去网上买通过考试者的笔记,一方面浪费时间、金钱,另一方面可能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被引入歧途(4)平时的机考模拟训练还是挺重要的,最好临考前抽出一天时间将会计、财管、税法中涉及计算的题目练练手,防止手生(5)关于作息,我在备考时忽略了这一点,下午一点左右开始午休,这导致我每到这个点就犯困..而注会考试两天的时间安排是下午一点考财管和战略,财管和战略对考生的做题速度要求很高,导致的结果是这两门都没有完全做完。所以很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与考试安排契合的作息时间,避免考试期内犯困,影响自己的发挥。

总之,我觉得决定一门考试能否通过的核心关键因素从来都不是智商,而是自律、专注、自信以及一点点考试运气;只要我们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不断重复、总结和巩固,相信结果都不会太差~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相信我,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2018,Fighting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不忘初心,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完成既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