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豹大神。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成了我们今天的开场语。


  人世间确实有很多痛苦……


  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错过了不该错过的,浪费了本该珍惜的,等等。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好在我们的考亲还是清醒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向我提问,内容如下图示:






  大体上这两个问题说的都是:学习由于工作等原因,效率低下,怎么办?


  这里不得不先说另外一个事,就是不要与一些“商务精英人士”进行对比,来感叹自己的不足。


  这里的“商务精英人士”指的是哪种人呢?他们,常常一边打着电话高谈几百万上下的生意,一边手里不停起草着ABCD轮的融资协议,旁边还站着两个下属在絮絮叨叨汇报工作。每当此时,我都会由衷地慨叹道:丫实在太忙叨了……


  这种“多线程”操作人生的人,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少见,不过他们这么做的初衷,也仅仅是为了工作而不得不如此,这种“多线程”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吧,也是数码爱好者们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安卓手机从配置来看远超同时期的苹果手机,可是越用越卡呢?


  因为运行机制不同。


  如果你运行了一个APP之后再运行第二个APP,iOS系统会默认将第一个APP放置在系统底层休眠,然后耗尽全力去运行你正在使用的APP,而安卓系统则会在你剩余的内存下,勉力运行你所使用的APP。


  也许在你切换回第一个APP的时候,安卓系统要比iOS系统表现好,可是,随着你的任务越开越多,安卓系统的表现,就越来越逊色于iOS了。


  手机处理器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的大脑?



  “多线程”在多个任务中的不断切换,或许能够赢得时间,但最终损失的,却是效率。


  当然这还是在两个任务均为你熟知的情况下,对于“学习”来说,这可并不一定是每个人都能够擅长(学习)的。


  那么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为此趋之若鹜?


  社会在一刻不停地飞速发展,仿佛我们稍一懈怠,就会被远远抛在后面。在这样一个年代,人人都想当八臂哪吒。我能理解这些想法,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就如此,这是一个争分夺秒的年代。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都想有所作为,所以我们马不停蹄。这不是一个人的状态,也不只是一个行业的状态。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忙得像陀螺。


  在银行的朋友抱怨她每天敲不完的章;
  在医院的朋友抱怨永远都照顾不完的病人;
  在高校里待了几十年的老教授,都不时感慨繁重的工作,使人变成了一台机器。


  事情让生活忙忙碌碌,但你不应该碌碌无为,我们的不是90年代的旅游团,在各个景点之间机械地穿梭,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日看遍长安花,归来只觉得做了一场梦,除了几张照片,什么都没得到。


  低质量,低效率的日夜忙碌,难道只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努力的幻象吗?然后心满意足地活在“年轻人就该吃苦”的海市蜃楼中?


  开玩笑,当然是要学会提高效率。


  如何提高效率?


  第一,一定要有放空大脑的时间。


  不坐车,穿过若干个小公园步行回家。看一看这城市的万家灯火,品一品这个城市四季流转之间的鸟语花香。这个习惯,既锻炼了身体,也清空了大脑,让高压之下的身心喘一口气,头脑才能更灵活。


  第二,用碎片化的时间思考。


  压力越大,越要喜欢收拾房间、洗衣做饭。这些原本会耗掉很多时间的家务劳动,会变成了你工作之余的另一种休息方式。


  手上在忙碌,脑子却一刻不停。和坐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不同,这会儿最没人打扰,最放松,思维也越活跃。“有很多超棒的想法,都是在我刷碗的时候冒出来的呢!”


  第三,再用绝对安静的时间,整理和输出。


  每天睡前,要将脑子里冒出的念头稍作整理,写进记事本里。隔一段时间,也要将前一段时间做过的事情、读过的书总结复盘。长此以往,不仅看得到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轨迹,更能够在需要用到某部分知识的时候,迅速地调用它。


  时代太快,只有刻苦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被它落下。


  但如果连基本的思考都没有,如愚公一般,吭哧吭哧地搬完一座山,却始终看不到一旁的康庄大道,这便不叫努力,而只是在“用努力的幻象自我欺骗


  工作可能仅仅是一种生计来源,也可能是一个人内心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然,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远离低质量的忙碌,真正地提高效率,才能在工作中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成长。


  你说是吗?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