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分析程序
  一、实质性分析程序的总体要求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一)运用范围
  ●当使用
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
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二)局限性
  ●分析程序有其运用的前提和基础,它并
不适用于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例如关于账户余额“权利与义务”的认定。
  ●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
证明力相对较弱

  (三)实施要求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
应当做到如下四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数据的可靠性、预期值的准确性、可接受的差异额
  ●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
适用性
  ●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
可靠性
  ●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
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
  ●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
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二、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
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在某些情况下,
不复杂的预测模型也可以用于实施有效的分析程序。
  
【重点说明】
  1.不同类型的分析程序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
  2.对实质性分析程序
适用性的确定,受到认定的性质和注册特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3.
在针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时,特定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也可能视为是适当的

  
  三、数据的可靠性
  注册会计师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需要采用内部或外部的数据。
  ●数据的可靠性愈高,预期的
准确性也将愈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
愈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愈高
  ●数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性质的影响,并有赖于获取该数据的环境。
  确定数据是否可靠时
应当考虑的因素:

  1)信息来源;

  2)信息可比性;

  3)性质和相关性;

  4)编制信息的相关控制。

  【重点说明】
  当针对评估的风险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考虑测试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如有)的有效性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测试获知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或信息在本期或前期经过审计,该信息的
可靠性将更高

  
  四、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度量,也称
精确度
  ●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
预期值的准确性
  ●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
保证水平将越高。
 
 【重点说明】
  1.在评价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是否足以在计划的保证水平上识别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对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预期结果作出
预测的准确性
  ●
信息可分解的程度

  ●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
  2.
信息可分解的程度是指用于分析程序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如按月份或地区分部分解的数据。
  
●通常数据的可分解程度愈高,预期值的准确性愈高,注册会计师将相应获取较高的保证水平;
  ●当被审计单位经营复杂或多元化时,分解程度高的详细数据更为重要;
  ●数据需要具体到哪个层次受被审计单位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及记录详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也
应当考虑分解程度高的数据的可靠性

  
  五、可接受的差异额
  
可接受的差异额是注册会计师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
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
评估的风险越高,需要获取越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可接受的、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将会降低
  【相关链接】
  
●“重要性”规定:“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