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今晚有这个交流机会。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论坛学委微澜,目前是一枚公务小科员,工作内容和会计的关系可以说微乎其微,算是零基础零经验的考生吧,今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备考审计过程中掉过的那些坑以及我总结出的一些感悟,希望能让小伙伴们绕过这些坑,顺利通过审计。

我从2015年开始考CPA,第一次报考审计是在2017年,记得刚开始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觉得挺容易理解的,和我们一般处事流程重合度还是很高的,还疑问为什么这么多考生说审计难。拿到教材开始看之后发现真的好费劲,枯燥干涩又乏味,有些话还特别拗口,读了一遍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做题也总是错,一点儿成就感都没有。整个2017年的复习过程中,我都有点回避教材,哪怕看了5遍以上,也只是挑那些能看懂的看,看不懂的就当没看到,不会的依旧不会。也不爱做题,做错了的也没想着好好总结一下。这么不咸不淡地复习了大半年就上了考场。出了考场考友们都说今年出题老师一定是家有喜事,手下留情了,考的挺简单的,考过没问题,我也觉得简单,结果被48.5分打脸了。

转眼2018年的复习,我并没有吸取教训,内心无奈绝望又抱有一丝侥幸的幻想,拿审计毫无办法又盼望着靠多看能幸运飘过,教材还是枯燥干涩又乏味,我也还是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教材,可是这一遍和上一遍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一看就知道没学好审计证据这部分内容,数量不能弥补质量的缺陷!就这么一直耗到了7月份,虽然有了一丢丢长进,但是已经看到了天花板,心里其实很担忧,又没法突破。习惯了单打独斗,此时我并没有逛论坛的操作,也很少关注网校的备考QQ群,之所以被吸引到论坛,是因为我们的版主经常在论坛发练习题,又把帖子的链接分享到QQ群,每天抽点零碎时间跟帖做题。不定量的选择题简答题这么做着,竟然也做出了感觉,已经能明显发现自己有了些小突围,也开始意识到一直没有突破的瓶颈,很可能是因为练习量少造成的,没有做题就没有考试的感觉。这一来二去地就申请做了学委,考前1个月,我发的帖子内容几乎都是教材的原话,是我做了前一段时间的题目中发现常考又容易错的知识点,这无疑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把题目中没理解的做错的再结合教材过一遍,一字一句地打字,既达练习了打字又加深了记忆。终于在今年以65.5分通过审计科目,不过这个分数也说明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这两年的学习,我发现审计有2个特点:第一,审计是一门循序渐进的科目,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和耐心,不像会计、财管需要每天大量投入精力、很多练习、很多计算;也不像战略、税法、经济法,即使复习时间不长,但是通过短时大强度背诵记忆也可能直达。第二,审计是一门看似细碎、实则联系非常紧密的科目,许多考生反映审计的知识点很繁琐,难以维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我认为是因为没能把知识点互相联系起来。如审计计划、风险评估、风险应对这三大模块虽说是各自成章节,但是这三个都是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始终,评估出新的风险,需要实施应对措施,进而可能调整审计计划,而审计计划的调整又可能会发现新的风险点,这些知识点都不能独立地看待。

结合以上特点,我认为审计可以分为三层知识点:第一层属于整体流程上的各个节点,如审计计划、总体策略、具体计划、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等各部分内容的定义和界限划分;第二层为第一层节点的具体内容,如总体策略要考虑的内容有:1)确定审计范围;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3)审计方向;4)审计资源等内容。第三层为一些比较细碎的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如教材中有一句原话:“在所有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专门针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设计和实施会计分录测试。”这类知识点就像鱼刺,很烦人,但是经常会放在客观题的选项中考查,我们必须得把这些捋顺。第一、第二层知识点主要靠听网校课学习,把握大方向,第三层知识点主要靠自己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学习,听课作为辅助,同时多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把阅读到的知识点放在习题中仔细体会,习题中做错的点在教材中重点标注,着重记忆。荆晶老师的“先搭骨架后塞肉”说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此我认为,应该在把握第一、第二层的知识点基础上再深入钻研第三层知识点。

目前新大纲还没发布,有一些知识点可能会有新变化,但是大的方向肯定不会变。现阶段审计的学习,我认为应该先以听课为主,辅助做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如试题、论坛版主或学委们发的练习题,不要太在乎对错,目的是把握审计的大脉络,把常考的知识点混个眼熟,题目做的多了会发现,其实来来去去有许多重复考的知识点,拿60分并没有那么难。

祝小伙伴们2019审计顺利考试!谢谢大家的聆听!